一氧化碳

分类: 大气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的有毒气体,是煤、石油等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在空气中很稳定,转变为二氧化碳的过程很缓慢,因而是室内外空气中常见的污染物。

来源

 一氧化碳是由于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燃烧煤、石油、植物茎叶等含碳物质时可以产生一氧化碳。大气中的一氧化碳污染主要来自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家庭炉灶、采暖锅炉、燃放烟花爆竹、木炭燃烧及吸烟等。汽车废气中含4%-7%,是城市大气一氧化碳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冬季燃煤取暖对局室内一氧化碳污染影响最大。此外,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矿坑爆炸、地震等,也能造成局部地区浓度增高。

对人体的危害

一氧化碳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最为明显,当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引起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水平。 
轻微升高时,可引起行为改变和工作能力下降。近年来研究发现,一氧化碳能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内单胺类神经介质的含量及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行为发生改变。一氧化碳还可加重心血管病患者的症状。当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达15%时,大血管内膜对胆固醇的沉积量增加,导致原有动脉硬化症加重。因此慢性心脏病患者、贫血者及肺病患者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值得注意的是一氧化碳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在血液中达到平衡时的一氧化碳浓度较母体为高。胎儿对一氧化碳的毒性比母体更敏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幸存的孕泊,其胎儿可以致死或于出生后遗留神经障碍。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孕妇的胎儿出生时体重减轻,并有智力发育迟缓的现象。

迁移与转化:

 一氧化碳可经过呼吸道吸入,再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其中大部分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小部分和血管外的血红素蛋白如肌红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结合。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规定,一级标准和二级标准一氧化碳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均为4mg/m3,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均为10mg/m3


相关词条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