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土壤
Open WeChat, select "continue" at the bottom
Use "Scan QR Code" to share the web page with friend circles

对人体的危害:

摄入大剂量砷几分钟内就可以出现急性中毒症状,出现剧烈胃痛、呕吐和腹泻,产生中毒性肝损害、鼻血、皮肤瘙痒等。大量吸入砷化合物粉尘,首先会出现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状,流涕、咳嗽、胸痛及呼吸困难,继而发生呕吐、腹痛和腹泻。

长期持续摄入或吸入低剂量砷化合物,经过数月至数年的砷蓄积发生慢性砷中毒症状。主要引起皮肤、指甲、毛发的改变,同时影响末梢神经、心血管系统,损害肝肾。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观察证明,无机砷化合物与人类的几种癌症有关;砷是致畸元素、辅致突变剂和辅突变剂。

概述:

砷是一种类金属元素,兼有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一些特性。常见的砷化合物包括砒霜(三氧化二砷))、五氧化二砷、砷的氰化物、雄黄(二硫化二砷)、雌黄(三硫化二砷)等。

砷在自然界中分很广,也是一种剧毒元素,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业上,砷化物主要用作棉花杀虫剂、植物脱水剂、除草剂。工业上,砒霜常作为玻璃脱色剂,雌黄用作脱毛剂,砷化镓是重要化合物半导体。人类活动导致大量砷通过水体、大气进入土壤,砷几乎可影响人体的每个器官。

来源:砷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多以重金属的砷化合物和硫砷化合物形势混合存在于金属矿石之中。空气中和食物中一半含量很低,但在大量燃煤地区的空气中、个别地区地下室及海产品中含量较高。采矿、金属冶炼、煤炭燃烧、制药、含砷化合物和含砷农药的生产使用,砷化合物能以粉尘、烟尘、废气和废水等形式污染环境。

迁移与转化:

自然界中砷主要来自含砷母岩的风化,还有人类活动产生的砷,可进入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砷化合物可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而且土壤对砷有强烈的固定作用,砷易被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

污染事件:

乌脚病(BFD),台湾西南沿海地区的地方性外周血管疾病。

环境标准:

居民区大气砷日平均最大容许浓度为0.003mg/m3,车间空气砷最大容许浓度为0.3mg/m3,饮用水砷最大容许溶度为0.05mg/L,地面水砷环境质量标准:一级≦0.01mg/L,二级≦0.04mg/L,三级≦0.08mg/L。


相关词条

x
AI Q&A
Hi! I'm your AI friend for environmental Q&A.

Feel free to ask me anything!

      DeepThink
      The responses are generated by the AI model you selected. IPE can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the content, and it does not reflect our stance or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