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㉛| 黄河(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段)

2025-09-04 生态环境部

黄河(银川段)全长83.8公里,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防洪排水和水资源利用的关键地带,是黄河的重要生态节点。


突出问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城市扩展,黄河(银川段)由于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湿地严重萎缩、水生态受损、水资源短缺,入黄沟道水质为劣Ⅴ类,严重影响沿岸居民日常生活。水资源有效利用系统性薄弱、水污染治理措施全局性薄弱、水生态保护修复基础性薄弱,资源型与水质型缺水问题突出,“用水难、治水难、护水难”严重制约流域高质量发展。

主要做法

近年来,银川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为目标,聚焦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再生水资源化的“用水”思路,源头治理、中段提升、末端兜底的“治水”思路,河湖共治、流域共建共享的“护水”思路,稳步推进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精打细算”,在水资源节约高效利用上出新招。以再生水循环利用破题,有效置换黄河水。建成2座再生水厂,再生水规模已达42万吨/天。建成用水权确权交易监管二级平台,精准核定农业、工业、养殖业用水权,引导水资源向价值“高处”流。强化用水刚性约束,修订《银川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统筹各类水资源配置,累计节水超2000万方。


二是河湖共治,在全面提升流域水生态环境上出硬招。“截污水、控排口、治支流”,保障黄河干流水质。完成5座污水厂提标改造,工业园区严格落实污水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对277个干流排污口溯源监测,实施“一口一策”分类整治,统一编码、归口管理,整治率已达100%。“消黑臭、控面源、增生态”,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完成流域内9条共30.5公里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累计投入湿地保护资金近40亿元,修复七子连湖等10余个重要湿地,串联形成人民群众亲水打卡点。


三是“以水定产”,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出实招。以水权改革、排污权改革、碳排放权改革为契机,为黄河(银川段)生态健康拓展容量。建立与水资源禀赋相适应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三都五基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以绿色低碳发展呵护黄河生态名片。

治理成效

数十年接续努力,黄河(银川段)水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亮丽风景线。


一是创新开展再生水循环利用,有效破解水资源制约瓶颈。银川市先后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9个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和全国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名单,完成全国首笔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置换用水权交易。谋划实施银川市第二、第四污水处理厂片区河湖生态再生水利用等项目,配套出台《银川市再生水置换收储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形成以用水权改革为支撑,贯通了再生水—黄河水—产业用水的工程和政策路径,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并持续向水效高地流转。


二是治水促发展,流域实现绿色转型。河湖共治夯实了产业转型升级基础,有力助推了流域经济绿色发展。银川2022年GDP较2013年增长115.4%,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8.3%、40.0%,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65,实现节水绿色发展。



黄河(银川段)生态环境与城市融合

经验启示

银川市坚持问题导向,以再生水循环利用破题,坚持实践了“三水统筹”这一绿色可持续方案,走出了治水用水的新路子。同时,坚持系统观念,统筹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共治,构建“一河连多湖、多湖连沟道、河湖相贯通”的美丽河湖流域格局,真正实现美丽河湖人民建,美丽河湖为人民。银川作为西北地区沿黄城市群核心城市,其水污染治理及美丽河湖建设进程具有区域性、代表性,可为西北缺水地区统筹水资源保障与水环境治理提供经验范式。


Comments

    Comments
    AI Q&A
    Hi! I'm your AI friend for environmental Q&A.

    Feel free to ask me anything!

        DeepThink
        The responses are generated by the AI model you selected. IPE can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or completeness of the content, and it does not reflect our stance or views.